8月31日讯 针对当前中超各俱乐部在财务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依旧买外援的现实,记者马德兴发文认为,各俱乐部的运营思维方式不改变,中超联赛恐怕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些年来,中超联赛的运作方式就是“买、买、买”。有钱的时候,就花大价钱去买天价外援;如今没钱了,外援还是要买,只不过就降低一些质量。最近一两个赛季,明摆着外援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下滑,很多外援甚至连本土球员的水平都不如,但众多球会还是想着要引进外援。为什么?
如今,各俱乐部没钱了,但“中间商”依然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虽然相关大环境和相关大形势变了,但运作的方式不可能随之改变。此乃其一。
按说,在俱乐部财务吃紧的情况下,多用年轻球员、多培养可塑之才,可以为俱乐部一线队未来的发展培养可用之人。也就是整体的运作思路、方式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但是,我们的俱乐部如今的现实就是“朝不保夕”,没有人敢肯定过了今年是否还有明年,特别是各队的主教练都有成绩方面的压力,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先度过眼前,哪有时间与工夫去考虑数年之后?而且,培养年轻球员如果真的成才了的话,是否还轮到自己使用?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直接花钱引进球员来得更实际些。所以,尽管众多俱乐部都在“哭穷”,都喊着“没钱了”,但外援却没有少引进,而所谓的“培养年轻球员”也就只是一个“口号”与“说辞”而已。
所以,思维方式不改变,中超联赛恐怕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而随着大量不入流的外援的到来,中超联赛不仅水平很难有提升,中国本土的年轻球员也很难有机会成长起来。接下来,中国本土球员的水准恐怕只能是更低而难有提升。所以,这就只能形成另一种“恶性循环”,中超又何以“新生”?
相关直播
暂无相关直播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相关短视频